当前位置: 首页 >> 区情 >> 隆阳历史 >> 正文
高黎贡山抗战遗迹追寻
发布日期:2014-07-07 16:37:39  浏览:   字体:   作者:  来源:本文来源:隆阳新闻网 作者:李枝彩  打印正文

历史·文化

一、小横沟———灰坡争夺战遗址

主要分布在隆阳区芒宽与泸水县上江交界的高黎贡山东坡小横沟———灰坡山顶一带,为中国远征军第54军渡江反攻高黎贡山古道北线的第一个重要战场。战场地形西东走向,西靠高黎贡山,东临怒江大峡谷,战地设施可见大量的战壕掩体和土石地堡等,依地形由低向高呈纵深分布。具体设前后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在前端的小横沟台地上,以左右两道放射状工事对山前多条上山通道形成正面封锁;第二道防线在小横沟以上的灰坡山梁上,以山顶为中心设有三道阶梯状战壕工事,可对山前小横沟的交叉路口和上山古道形成封锁。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反攻时留下的各种爆炸弹坑等遗迹。小横沟———灰坡山梁,地处怒江猛古渡与高黎贡山北斋公房之间,是古代从云龙经栗柴渡或从保山经猛古渡前往腾冲两条古道的交汇口。1942年5月日军148联队占领腾冲后,为了寻找东渡怒江的突破口,曾以该地为依托,多次派兵下至栗柴坝和猛古渡等地骚扰。1943年以后,为防止我远征军渡江反攻,遂在该地修筑工事,常驻一个中队的兵力予以固守。1944年5月11日,我远征军右翼第54军198师从栗柴坝和猛古渡等地渡江后,为了夺取该要路通道,曾派所部第592团主力对该地实施正面进攻。但因山高坡陡、敌人火力集中,仅进到小横沟前就被压制。之后,该团抽派第一营从右侧迂回,攻至山腹又遭敌反包抄,几乎全军覆没。当此危急时刻,师部急派第593团第一营从右翼增援。592团也派第二营从左翼绕攻敌灰坡后路。在盟军飞机和江东炮兵支援下,经过三天激战,终于14日从三面攻入敌灰坡核心阵地,夺取了该古道交汇要口。此役共毙敌副联队长以下100余人。我军三面仰攻,重伤营长1人,阵亡连长朱开勋及以下兵员200余人。战斗中,美军教官夏泊尔中尉带头冲锋,中弹牺牲,成为大反攻中第一个献身的美军人员。

二、冷水沟———北斋公房围歼战遗址

主要分布在隆阳芒宽、泸水上江与腾冲界头三乡交界的高黎贡山冷水沟———北斋公房丫口一带。为我54军反攻高黎贡山古道北线的关键性战地。山口横截高黎贡山主脉呈西东走向,东为冷水沟、西为北斋公房,海拔约3600米。当年的抗日战场依地形分布,东西深约200米,南北宽约300米,横向两端山头各有钢筋混凝土碉堡一座,周围有战壕工事层层环绕,对丫口通道形成交叉俯控之势。工事之间,密布大大小小的爆炸弹坑,证明当年曾经有过激烈的争夺。冷水沟———北斋公房丫口,地居高黎贡山极顶,是古代从云龙或保山至腾冲古道北线翻越高黎贡山的天险要隘。1942年日军占领腾冲后,为有效控制古道,曾派148联队一部常驻该地,并不时东下怒江峡谷对我栗柴坝、猛古渡等江防阵地实施攻击。之后,为防我远征军反攻,又增派工兵沿山口修建碉堡战壕,予以防守。1944年5月我远征军渡江后,担任右翼北线攻击任务的第54军198师,在经激战夺取山口以东小横沟———灰坡敌前线阵地的基础上,于5月16日开始,一方面派第594团从小路,绕袭敌后的马面关;一方面以主力592、593团分两路沿古道两侧向冷水沟———北斋公房发起正面进攻,于24日攻占了冷水沟阵前的茶房、苤菜地等高地,并冒雨于28日配合绕袭敌后的594团对敌阵地实施东西夹击,夺占了冷水沟周围的大部分工事。迫使敌人退入山顶的水泥碉堡和北斋公房固守。之后,尽管风雨连绵,气温骤降,但我军的进攻仍丝毫未减,经过半个月的掘壕围攻,反复争夺,终于6月14日将守敌400多人大部分消灭,占领了整个山口。此役为整个滇西反攻中地势最高的要塞争夺战,由于日军据险死守,加之风雨交加、气候寒冷,我军的进攻打得异常艰苦。激战中,我594团一营营长鲁砥中身先士卒,中弹阵亡。团长谭子斌阵前督战被炸断右腿,重伤不退,血尽而亡。

三、大塘子战役主战场遗址

主要分布在隆阳区芒宽双虹桥以上至大鱼塘一带山梁上,为远征军第53军反攻高黎贡山古道中线的第一个重要战场。战场地形西高东低,西起大鱼塘麻栗山主峰打鹰墩,东至双虹桥西岸的大尖山脚,东西纵距约7公里,南北横距约2公里。区内有大小山峰7座,分别对双虹桥至大鱼塘之间的古道形成俯控夹峙之势。当年反攻作战的遗迹,就散布在这些山头上。具体又分为大尖山三峰的一线阵地和麻栗山四峰的二线阵地。可见遗迹主要是大量相互沟通的战壕、掩体和土石碉堡等,此外还有密集的大小弹坑等。大鱼塘史称大塘子,以村前有一人工水塘而得名。其地东接怒江双虹桥,西通高黎贡山南斋公房,是古代保山至腾冲段古道中线翻越高黎贡山的主要驿站。1942年5月日军占领腾冲后,曾多次到这一带骚扰烧杀。之后,为防止我远征军渡江反攻,又派148联队一部千余人常驻该地,沿大尖山、麻栗山等山头修筑前后两道防线,对双虹桥至大塘子南北两条古道予以控制。1944年5月大反攻开始后,为夺取该古道要塞,遂先由远征军第36师于5月11日向该地发起进攻,经过两天激战,占领了江西的大尖山前沿敌阵。5月13日,日军集中主力从大塘子直下反攻,36师兵力分散,不支撤回。反攻任务交由第53军负责。5月14日,53军第116师、130师分三路渡江。以130师担任主攻,沿大尖山、麻栗山主脉攻敌正面;以116师为北线,沿烫习村北幸腊山攻敌左翼;以116师347团为南线,沿安乐寨、马脑山攻敌右翼。经过5天的激战,于5月18日将敌北、东、南三面的鸡心上、大尖山和百花岭等外围阵地拔除,对大塘子麻栗山核心阵地形成三面包围。5月19日,我三路大军发起总攻。先是通过放火烧山,使敌在该山山头上的阵地工事暴露出来。之后,又在空军、炮兵的支援下,经过6天的反复争夺乃至短兵相接的血肉拼搏,终于5月24日将该核心阵地全部占领,打开了反攻高黎贡山的前进通道。此役为怒江反攻初期规模最大的要路争夺战,在前后10余天的激战中,先后有348团营长王福林、美军联络官麦姆瑞少校等数百官兵英勇献身。

四、南斋公房争夺战遗址

主要分布在隆阳区芒宽百花岭村与腾冲曲石大坝村交界的高黎贡山山顶南斋公房一带。为我远征军第53军反攻高黎贡山古道中线最关键的一处战场。山口横截高黎贡山主脉呈西东走向,海拔约3400米。丫口两端危岩耸峙,千年古道在悬崖间曲折蜿蜒,险象环生,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当年的抗日战场,以丫口为中心向两侧山梁延伸,东西纵深约250米,南北横距约1000米,区内设施主要为日军修筑的土石碉堡和战壕掩体等,面对山口呈交叉俯控之势。山梁战壕之间,到处可见密集的弹坑,表明当年曾有过激烈的争夺。南斋公房系因古代有斋公(道士)在此建房救助往来行人且位于北斋公房之南而得名,是古代保山至腾冲段古道中线翻越高黎贡山的天险关隘。1942年5月日军占领腾冲后,曾派擅长山地作战的148、146联队一部组成著名的黑风队在这里常驻。并将触角延伸到山下的大塘子、百花岭一带,构筑前后呼应的两道防线。与我远征军隔江对峙,并多次沿江向敢顶、芒宽一带抢掠扫荡。1944年5月,我远征军渡江后,担任右翼南线攻击任务的53军在夺取敌大塘子前线阵地的基础上,于5月25日将主力兵分两路:一路由116师师长赵镇藩率所部沿古道正线仰攻南斋公房;一路由130师师长张玉廷率所部从南翼小新寨、芒黑河头经新路头越高黎贡山,绕袭敌后的大坝、江苴等地。5月26日,116师先头突破敌沿路设置的障碍进至斋公房下黄心树,因在大路上触雷,遂改从两侧密林中搜索前进。27日进至斋公房敌阵前,与其警戒部队发生对射。28日,随着主力部队的跟进,遂从正面发起大规模进攻,将敌山口下的前进阵地占领。之后,在连续发动正面进攻的同时,相继派兵力在两侧山崖密林中开辟道路直达山顶,对敌丫口主阵地实施迂回攻击,经过10余天激战,于6月11日从东、北、南三面将残余守敌300余人赶下丫口以西的雪冲洼,夺回了南斋公房山口的控制权。此役是整个滇西抗战中继北斋公房之后第二个高海拔交通要塞的争夺战。由于日军居高临下,据险死守,加之雨季来临,山顶气候恶劣,我军在毙伤日军200余人的同时,也付出了伤亡300余人的代价。

五、反攻潞江禾木树作战遗址

主要分布在隆阳区潞江坝湾街西北约5公里的老禾木树村一带山梁上。为远征军左翼第71军新39师由潞江惠人桥反攻高黎贡山古道南线的主要战场。战地地形西高东低,纵长约1公里,横宽约200米,西靠高黎贡山主脉,东临低缓的潞江坝,海拔约1800米。当年的战场遗址就分布在山梁中前端的高地上。具体分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位于前端的一级高地上,可对山下惠人桥至山脚道路实施俯控射击;第二道防线位于后侧约200米的二级高地上,可对一线阵地及两侧的山洼入口实施俯射控制。可见遗迹主要是当年日军修建的诸多交通壕、隐蔽部、射击掩体和土石暗堡。同时还有大量攻击作战的弹坑等。禾木树系因当地多禾木树而得名,原有村寨系古代保山至腾冲段古道南线翻越高黎贡山的第一个驿站。1942年5月日军侵占腾冲、龙陵后,为了加强对潞江坝的控制,曾派驻守松山的113联队第一大队一部在此驻防,与我隔江对峙。1944年5月大反攻开始后,我远征军第71军新39师奉命组织一个加强团从惠人桥一带渡江牵制敌人。乃于5月10日派先头连渡江潜入潞江新寨村,于14日深夜对禾木树敌阵实施突袭,守敌200余人睡梦中仓皇应战,不支而退。次日,日军组织大队人马疯狂反扑,我军主动撤出。5月20日夜,我先头连,再对该地兴起攻击,因敌已有准备,潜入铁丝网后即遭多方火力夹击,连长朱开诚当场阵亡,部队被迫撤出,二次进攻遂告失败。5月29日,我负责左翼牵制任务的11集团军奉命全线反攻,新39师116团于当日从惠人桥渡江,于6月10日推进至潞江坝西缘的禾木山下。6月11日,该团兵分三路向禾木树敌阵发起猛攻,在惠人桥东岸我71军炮火支援下,经过一天一夜激战,于12日上午将守敌200余人全部击溃,打开了该线反攻大军跨越高黎贡山的第一道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