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区情 >> 隆阳历史 >> 正文
梁金山故居:一位旅缅侨领留下的精神寓所
发布日期:2014-07-07 16:17:15  浏览:   字体:   作者:  来源:本文来源:隆阳新闻网 作者:刘义马  打印正文

梁金山(1884——1977),隆阳区蒲缥方家寨人,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1903年赴缅甸经商。经过努力,梁金山成为缅甸华侨中的巨富。他在抗战时期无偿捐献汽车飞机,修建惠通桥,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被民间广为传颂。新中国成立后,梁金山历任全国侨联委员会、云南省侨联主席等职,曾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7年8月,93岁的梁金山在家乡去世。1988年,梁金山故居和墓地被公布为原保山市(今隆阳区)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侨领梁金山的故居在蒲缥镇方家寨。大家羡慕梁金山先生于穷途末路中崛起的机遇时,更应该钦佩他富不忘本,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人格魅力。因此,应该把梁金山故居当作一个留有“余香”的圣地,凭吊时要有一个虔诚朝圣者的心情,凭吊故居也算是对先生的一种缅怀。

现在,对梁金山故居的修缮工程暂时还没有开工,离故居不远的地方倒是以故居旅游为依托开发起了几家“农家乐”。故居南、中、北三个陈旧的大院在散淡的余辉中摆成一幅气势恢弘的油画,当年梁金山富甲一方的气势还在,只是雕梁画栋的老房子们似乎疲惫了,斑驳的漆面显出一幅颓唐的样子。中院沿路的面楼关着门,两棵粗粗的廊柱上扯着一些蛛丝,院前的马厩已经成了断瓦残垣,马厩旁边的洗马池废弃成了一个烂泥塘,丛生的野草在晚风中摇曳。

看着裂纹纵横的墙面,看着墙脚已经松动脱落的土基,看着屋顶瓦面上绿色的青苔和说不出名字的杂草,让人想象不出梁金山先生春风得意时门庭喧闹的情景。

“梁金山”曾经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这个名字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在中国和东南亚都是铿锵有声的。他少年时贫穷,青年时在缅甸发家成为一方巨富,中年时眼看祖国母亲被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而愤然支援抗战,晚年时又为新中国的建设鞠躬尽瘁。他辉煌的一生人如其名,“梁”是他的姓,更是他一生的记录与写照,他修桥铺路,他是中缅友谊的桥梁,他胸怀祖国为抗日战争倾尽家财,则当之不愧是中国的脊梁;“金”则是他的财富,他有金山、银山,最重要的是他还有金子般的品质,他一辈子都谨遵“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古训,铲强扶弱,富不忘本;“山”是生养他的故土,也是成就他的地方,他是在矿山发家的,一生中形成了大山一样的胸襟、秉性与大气,最后的他自己也融入了大山之中,化做了一抔平凡的泥土。

了解梁金山的故事的人,就会体会出梁金山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就会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永远被记住的名字!这应该是一个永远被纪念的历史伟人!

梁金山先生故居的南院是一个天井只有二十步见方的四合院,在故居的三个院子中这是最小的一个。但这个南院却也是先生最早修建,据史志记载大概是在1928年左右,当时梁金山先生的在缅甸的事业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三十多岁的他已经是缅甸有名的实业家和华侨首领,他回家修建这个院子也可以说是他衣锦还乡立的一座“牌坊”,他晚年回乡后也就一直居住在这个院子里。

现在,原来的住户已经搬出,以便修复故居。

梁金山先生出身贫穷,没有读过多少书,尽管后来在社会上历练积累了一些知识,但文化层次也不能算很高。所以像他这样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一心献国的侨领没能留下多少介绍自己人生的文字史料,只有一份家训犹使后人景仰。家训写到:“我多年谋生海外,凡我同胞均视之亲骨肉,外人欺辱如遭刀割,我心恨之入骨,愤而不平,国难八年,我一心献国,国亡即家败……”。据落款得知,这份家训是梁金山先生九十岁高龄写的。

梁金山先生一生经历了满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不同的时代,前半生为商,后半生为官。但无论他为商为官,他都能践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古训。在他为商之时,他为支援抗战先后捐了九千两白银、80辆汽车和一架飞机,并花十五万大洋在怒江上修架了“惠通桥”。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奔走在滇西的山水之间,为开发矿产和发展农业奔走疾呼,亲自给时任国家政协副主席的何香凝写信推介潞江坝的小粒咖啡。如果论起功勋来,梁金山先生是功勋卓著的,他毕生一心献国,为了祖国人民倾尽家产,费尽心血,而到晚年时有人问他:“你为抗日战争捐过多少钱?”他却回答:“你我都是炎黄子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永保祖国和人民安宁幸福,你我都应该把一切献给祖国,出于一片真诚,从来也不记帐哪!”——朴实的回答缘于他对祖国最为深厚的爱,真正显示出了他崇高的人格魅力。

梁金山先生是从民间走出来的英雄人物,但他的内心深处的灵魂却从来没有脱离过人民。他没有因为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变化而显得高高在上,他的人格与财富同步递升,他崇高的人格没有因人生坎坷和政治风云变幻而改变;他先穷后富,但丝毫没有走进“穷人有不得,有了了不得”的怪圈,只有农民才戴的竹斗笠陪伴了他的一生,朴素的衣着帮他在缅甸眉苗家中成功避过日本鬼子的魔爪,现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扶助贫弱的故事,只可惜这些故事随着历史的久远导致流传面越来越小,解读他伟大人格魅力的解读者也越来越少了。

现在,修缮梁金山故居可能是有一段时间后的事,但终归是要修的,并且要把故居建成具有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根据修复规划说,故居的中院将开发为美国人类与自然基金会投资建设的展馆,用于展示科研成果和培训;南院将开发为梁金山先生生平事迹第一展馆;北院将开发为梁金山先生生平事迹第二展馆,同时配套修缮墓地、将马厩废旧建新、将洗马池修渠引水、种植荷花,恢复原貌。

梁金山故居,不单单是三个古香古色的四合院,更是一座高高的激励后人爱国爱乡的道德精神寓所。